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王华:碧血青山•热血男儿出六衖——抗日英烈朱立群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

山高林密,山路崎岖。每走一步,朱立群都要仔细听风。

黑暗统治下的中国,匪患成灾,满目疮痍。富人为富不仁,穷人民不聊生。朱立群的家乡也未能幸免。他的家位于含山县仙踪镇西北。地处含山、巢县、全椒三县交界,由于连接皖江和淮南,山高坡陡,六衖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引来兵家和各方势力的关注。

一只斑鸠突兀飞起,惊落了树上的叶子。朱立群本能地停下脚步,他警惕地朝四周望望,再看看血红的日头。就要落下的日头在山林中喘着粗气,他知道,那是这片密密的山林,有风吹过来的动静。

被寒冷削尖了的山风,狠命地往山林深处钻。刀子似的,直刺人的骨头。

他呵着热气,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远远地,他看见了家乡的炊烟,似乎,也闻到了石头缝里飘出来的烤山芋的味道。当年,为逃避战乱,他的6位先人从安庆逃难至此,用石头垒起房屋、围墙、院落,再用石头垒起桥梁、水坝、田垄。

这石头的部落,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经历了怎样的一场血雨腥风。

他排行老三,家境殷实。村里人习惯叫他小黑子。15岁那年,他在村里读完私塾,便独自一人离家求学。在五十里外的巢县一中,朱立群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一些进步人士告诉他,未来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给广大民众带来希望。

在学校,他时常参与并组织一些话剧表演,借此来揭露社会的阴暗和对穷人的不公。并从那时开始,朱立群第一次接触到地下党,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朱立群感受到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力量。

他的脊梁有种挺起来的冲动。

他的热血有种沸腾后的滚烫。

假日里,他回到六衖村,在田间地头向长工们传播进步思想。“你们生来不是奴隶,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起来革命,革地主反动派的命,革买办资本家的命”,“打倒反动派,翻身做主人!”

参加进步活动多,朱立群又黑又瘦。年迈的奶奶疼在心里,老人家背着家人杀了一只鸡给他补补身体,谁曾想朱立群把炖好的鸡汤连锅端到田地间,把为地主家干活的所有长工召集到一起,一边给他们喝鸡汤,一边给他们讲道理。

长工们觉得穿中山装的小黑子跟别的读书人不一样,他不仅知书识礼,还有侠肝义肠、铁胆忠良。他们喜欢听朱立群讲国家大事,讲共产党的主张。

六衖村的男女老少,都知道村里出了不一样的小黑子,都知道天下出了不一样的共产党。

01

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侵略中国。

1937年,恰好是朱立群中学毕业的那一年。

国家灾难、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朱立群日夜奔走在乡村地头,做抗日动员,发慷慨陈词,集民众之力,播抗日星火,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活动。

日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暴行累累。在含山、巢湖、合肥沿线,在地下党组织的同意并支持下,他亲手建立了先锋青年团、少年先锋团,创办了《心疑周刊》,激发劳苦大众爱国热情,号召工人农民起来反抗。

1938年春天,六衖村边的黄山岭。大片的杜鹃花次第开放,鲜红的花蕊映红了半边天。

新四军第四支队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来到含山。从地下党口中得知这支抗日游击武装的消息,20岁的朱立群兴奋地一宿未睡。他决定告别家乡,投身队伍,杀敌救国。那天夜晚,他从数十里外的地方赶回六衖村,与父母挥泪告别。

漫山花开红艳艳,投笔从戎从此别。

朱立群说服了父母,天不亮就赶到全椒县程家市。在那里,朱立群加入了新四军东北抗日挺进队,同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四军东进皖东,给日军造成不小的威胁。已经占领淮南铁路的日军早想越过黄山,控制滁河一线。日军指使伪顽军在黄山设立直属区署,试图限制新四军的活动。

必须阻击日军侵入,打破顽军封锁!

为率先抢占有利地带,建立党的武装,保证新四军在淮南路东、路西和滁河两岸的联络和交通安全,他向组织请缨,于1938年6月前后,带领挺进队10多名战士回到家乡六衖村一带,逐村逐户印发传单,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利用对周边地形较熟的优势,四处奔波,动员周边群众加入新四军队伍。

“小黑子回村啦。”

“小黑子参军啦。”

“小黑子当了新四军的干部啦。”

一时间,偏僻的六衖村再次热闹了起来。

朱家在当地有声望,又是个大户人家,加上朱立群平常待大家不薄,他的动员很有说服力。当地一大批有志青年经过他的引导,加入了革命队伍。这其中,也包括了他的堂兄弟、表兄弟,他的侄子朱显惠、朱显芳、叶碧、朱鲁生、杨树等10多名青年。

短短的时间内,100多名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加入了挺进队,他们随这支抗日武装一起,转战全椒、含山等地展开游击。在挺进队,朱立群担任了青年先锋剧团团长、政治指导员等职。

侄子朱鲁生再也没想到,这位把他引入了革命队伍的叔叔朱立群,7年后壮烈牺牲在了定远县的一次突围中。从六衖村走出来的热血男儿,他们有的英年早逝,有的成为了解放后共和国的功臣。

映山红开遍黄山岭,六衖村石头染血迹。

朱鲁生小朱立群四岁,1922年出生,六衖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四支队挺进团宣传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队战士、新四军五支队十团秘书、排长、新四军二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归队管理处队长、南下干部队队长、肥东白龙区委书记、肥东县委宣传部长、华东党校党史教研室研究院、安徽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主任、省治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等职,直至成为省水利厅机关党委书记。戎马一生的老人前半生驰骋沙场,投身抗日和解放战场,后半生从事党史研究和水利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力量,是安徽省党史研究和水利战线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98岁病逝于合肥;

朱易吾(杨树),六衖村人,黄麓师范附小毕业,在家乡响应叔叔朱立群的动员,15岁加入新四军,1940年加入中共,先后在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新四军二师4旅参加抗日救亡战争。解放初服役于上海防空司令部;

叶碧,原名叶其臻,六衖村人。1938年7月加入表哥朱立群组织的黄山游击队,年仅18岁加入中共。后服从需要,建立起我党秘密交通站,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斗争,完成护送新四军七师副师长傅秋涛等重要领导同志的任务。1942年夏被叛徒出卖,当年10月被押往金寨壮烈牺牲,年仅20岁;

朱显惠,六衖村人。早年受大哥朱保仁(朱鲁生之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北伐军冯玉祥部团长,病逝于革命途中)影响,秘密参与到堂弟朱立群介绍的地下党组织,参与开辟黄山革命根据地,秘密建立地下交通站,指挥破坏日伪交通运输线。1940年2月,皖东形势转恶,他与堂兄弟朱显芳共同进行游击和地下组织工作。1943年,在“皖东大屠杀”中被国民党顽固派残忍杀害,时年31岁。

被朱立群带出来的六衖村的好男儿,就像他亲手撒出去的一粒粒火种。

荒原上的星星之火,只待风起时的燎原。

02

枪械不足,成为制约抗日队伍发展壮大的障碍之一。

当兵就是为打仗,打仗不能没有枪。朱立群灵机一动,他找到部队首长,和盘谈出自己的“夺枪”计划,首长不由分说,立即同意了他的计划,同时对他在实践中得到的革命智慧大加赞赏。

六衖村一带常有土匪、强盗出没,大户人家和地主、富户都有枪支护院。朱立群召集来自己的叔、伯亲戚,对他们说:“时局不好,你们挣钱也不容易,还得花钱雇人扛枪护院。现在,我手下有一帮兄弟,我派他们来给你们扛枪保家,你们就不要再花冤枉钱了”。

叔伯亲戚们将信将疑。果不其然,朱立群派去的人都很尽职,每天枪不离手,人不离院,与主人们形影不离,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其他富户们见状,纷纷要求朱立群也派人给他们护院,朱立群也是一一满足了富户们的要求。

手里有枪了,朱立群择机把队伍带出来,用20支长枪、1支手枪组成了黄山自卫队,正式建立了含山有史以来第一支抗日武装。时间不长,人数就发展到数百人。

1938年9月,上级将自卫队改为黄山游击队,任命朱立群为队长,归新四军四支队抗日挺进队建制,接受统一领导。

自打“骗枪”后,叔伯亲戚们看见朱立群就气不打一出来。族长、伯父朱华基大声训斥道:

“小黑子,你把朱家的枪全部骗走,以后全族靠什么护家?”

伯父指挥族人:“把吃里扒外的小黑子捆起来,实施家法!”

朱立群面不改色,他从容地从腰间拔出手枪:“伯父,眼看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再不抗日,国将不国,哪里还有什么家可护?”

见伯父和族人一时语塞,朱立群又进一言:“大河涨水小河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下,只有抗日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一句话,让大家点头称是。从此,朱立群带着队伍常常在家乡一带“借枪借粮”。队伍中有不少是朱家的后裔,伯父、长辈们也不敢声张,怕日伪、顽军们知道后会来报复。为避株连,朱氏家族便在六衖村西面的仰家凹一个隐蔽处,盖了几间茅草屋,形似当地护山人住的草棚,供朱立群的队伍立脚存身之用。

这几间茅草棚,以后居然成了含山党组织的秘密活动地。一些重要的会议决议、作战指令从这里发出后,迅速传遍敌后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如一支支箭镞扎向日伪。

1938,正是在这一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这样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个年代,深明大义的六衖村百姓以自己的方式,结成了抗击日寇的民族统一战线,为新四军队伍在皖东地区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03

1938年年底,挺进队成建制编入新四军四支队8团。朱立群接受8团指挥,并兼任了巢县动委会宣传部长。地下党领导、时任省动委会组织部长的张劲夫看出了朱立群的工作潜力,推荐朱立群赴中共苏皖省委举办的学习班深造,以期他有更大的贡献。

重回学堂,朱立群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如饥似渴地学理论、学实践,向同期参加学习的干部战士认真讨教。一部《抗日统一战线指南》和一部《论持久战》,是他爱不释手的读本。无论在哪里,只要一得闲,便会读上几段,再认真揣摩。有一次,学习班实地拉练。拉练途中,因为冒汗,他脱下外套,揣在怀里的一本《指南》不慎滑落。到了目的地,发现书已不在口袋,他向学习班领导简单汇报情况后,又冒着寒风原路寻找。

找回书,已是傍晚时分。战友们不吃饭,依然焦急地等待在路口。朱立群充满负疚,他的热泪一下子涌流出来,与风中等待的战友们一一拥抱。

参训结业了。省委考虑到朱立群对含巢一带较为熟悉,并且组织和指挥过黄山游击队,便将他派往含山,充实和加强我党在含山的领导力量。朱立群果断服从,先后兼任含山县委委员、工作团团长、黄山游击队队长等职。

说是工作团,实际就是县(区)委的工作机关和所有工作的执行组织。他是负责人,有过丰富的敌后工作经验。我党迫切需要在含山一带发动和争取群众,建立稳固的抗日根据地。

朱立群带着大伙,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后农村,写标语、散传单、演戏剧,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伺机发展新党员,建立发展党支部,组织群众抗日队伍,破坏日伪交通运输。1939年10月,他率领工作团成功破坏了淮南铁路含山铜闸至东关沿线的路段,给日伪造成巨大的压力。

以六衖村为中心,朱立群的敌后工作向周边辐射,不仅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还开辟了黄山抗日根据地。他指挥的黄山游击队迅速发展到百多号人,一些妇女、儿童也踊跃加入队伍,成为秘密放哨员、秘密联络员、秘密交通员。

根据地的百姓有的专门侦察敌情,有的负责传送情报。当时,黄山抗日根据地成为新四军张鼎丞、曾希圣七师连接罗炳辉二师的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多次出色完成新四军军政人员的护送任务。最为成功的一次,是将新四军二师副师长傅秋涛等20多名新四军高级干部,由定远县藕塘村秘密护送到七师驻地无为县的严家桥。黄山抗日根据地在当时非常具有影响力,在对敌斗争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04

1940年2月,皖东抗日形势进一步恶化。朱立群所在的黄山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团及黄山游击队分步撤离。朱立群带领朱鲁生、杨树等近百名游击队员撤至和县南义,在那里,朱立群部被编入新四军江北纵队新7团任连长。从敌后走到前线部队,朱立群在抗日沙场厮杀,转战履痕遍及江淮大地。

在新7团,朱立群先后任八连、四连连长。每到一处驻地,他带领全连战士主动为乡亲们挑水、扫地、推磨,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处处体现子弟兵本色。部队每次进驻新的地方,当地群众总是热情相迎,纷纷将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让给战士们住。离开驻地时,群众更是恋恋难舍。村庄里的老人说,新四军战士就如同是自己的亲儿子,有新四军在,他们就有安全感。

朱立群率领战友们神出鬼没,狠狠教训了日伪军。1940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新7团驻地发动进攻。朱立群连队撤到淮南路西,继续开展游击战争。

枪支弹药奇缺,朱立群利用在省委学习班学到的经验,灵活机动应对局面。他经常带少量战士孤身“夺枪”。有一次,他带一个排战士长途奔袭敌军一支别动队,一次就缴获敌人长枪近百支。

皖南事变后,朱立群所部编入新四军二师罗炳辉部。先后任四旅10团政治干事、政治指导员、连长、代理营长等职。

10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老牌主力,由原鄂豫皖边地区的红28军改编,因善于打硬战、打恶战、打攻坚战而著名,部队多次受到陈毅军长的表彰,被新四军称为“金刚钻团”。

1941年,日伪据点泗县老子山。10团主力担任正面强攻任务,一场激战由此拉开,道道火舌把老子山所有草木烧的精光。手榴弹和迫击炮声震耳欲聋,就连野鸡、野兔也无处安身。

依据制高点,顽军气焰十分嚣张。

朱立群派一部分战士组织佯攻,另一部分战士则绕过山后,伏击敌人。他用望远镜对前方地形望了望,立即制定出一套新的作战方案。一名新四军战士攀上峭壁,随即摔下一捆绳索。紧接着,他与突击队战士们鱼贯翻上悬崖,悄悄地摸向敌人。

一步、二步、三步,战士们屏住呼吸接近目标。在距目标只有几十米远的时候,朱立群一声“打”,战士们的机枪、手榴弹飞向掩体中的敌人。敌人做梦也没想到腹背受敌,纷纷土崩瓦解,举手投降。

10团依靠灵活的战术和强大的突破能力,迅速占领了火神庙等顽军自以为牢不可破的据点。著名的陈道口战役中,朱立群所在的10团依旧担任正面主攻。一番拉锯战下来,战士们在冲锋号的引领下,攻占主阵地,除击毙敌人的主官外,还俘虏了顽军参谋长以下的官兵300多人。

攻占顽军据点谢墟子同样是一场恶战。匪首谢少臣自恃有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有国民党顽军提供的给养,加上从各地搜刮来的粮食,谢少臣匪部盘踞在类似于城堡的土寨子里疯狂抵抗。

朱立群指挥主攻营正面攻击数次未果,面对坚固的寨子和砖墙,他突然想起三国时诸葛亮使用的火攻办法。六出祁山时,司马懿屯兵渭水,魏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诸葛亮一面派马岱伏兵葫芦谷,一面派高翔木牛流马运送粮食,并且故意让魏军截获。得知蜀军屯粮地点,魏军意图火烧蜀军粮草。一把大火引燃诸葛亮早已设好的柴草地雷,司马懿父子险些丧命。

眼前的谢墟子虽不是渭水营寨,但匪首谢少臣粮草充足,一旦弄清其粮草藏匿地,再使用火攻方法岂不奏效?朱立群从望远镜里仔细观察敌情。他发现土匪的三轮车歪歪斜斜停放在一座建筑边,便料定这里或许就是寨子内敌人的粮草集中地。他调来几门迫击炮,对准这处建筑一阵猛轰,几回轮番下来,燃起的大火迅速淹没了这座宅子。

得知粮草被毁,谢匪也无心抵抗。趁着枪弹稀疏之际,朱立群立即指挥主攻营冲入寨内,一举歼灭来不及逃走的顽匪300多人,活捉匪首谢少臣。解救被顽匪关押的群众100多人。

经典的战例远不止这些,攻破坪塘据点,激战数小时全歼顽军两个中队;反击三河集顽军,歼灭、俘获顽军700多人;黄疃庙战役,激战6天,歼俘桂顽主力数百人……

“他打仗很有一套,念过不少书,善于搞宣传,能从内部瓦解敌人。”

“他常常采用诱敌深入、侦查内应、偷袭伏击的战术,让敌人摸不透他的战术,吃了不少苦头。”

“他打起仗来从不晓得害怕,特别勇敢。”

新四军的战友们总结战后经验时,这样评价自己的主官朱立群。由于战功突出,新四军二师在新埠半塔召开全师表彰大会,他被授予“战斗模范”的光荣称号。表彰大会上,谭震林、邓子恢等师首长亲自为朱立群颁发半金质的英雄奖章一枚、美国造的“派克”钢笔一支。

这一年是1942年。

在新四军师部做文书的侄子朱鲁生清楚地记得,34岁的叔叔朱立群胸戴红花,气宇轩昂地上台领奖。“他向两位首长敬礼的样子多么英俊,以至于当时的我,把自己的手掌都鼓红了”,很久以后,朱鲁生还能回忆得起叔叔朱立群敬礼的模样,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叔叔。

老人家噙着泪水,缓慢地叙说着这段往事。

0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发出乞降照会。

国民党却开始剥夺抗战胜利的果实。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顽固派派重兵向皖江地区抗日根据地发起围攻。新四军第七师含和支队及含巢一带的地方武装奉命北撤。四连指导员朱立群和连长率四连全体指战员前往接应。不料,在定远陈集一带与武器装备精良的桂系顽军某部数百人遭遇。

激战数小时,连长不幸牺牲。指导员朱立群率领弹尽粮绝的战士们手提大刀冲向敌阵,与国民党顽匪展开肉搏。激战正酣,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腔,朱立群来不及看看正在浴血奋战的战友们一眼,就闷声倒了下去。

热血男儿出六衖,杜鹃含泪啼忠魂。

战友们的厮杀声从喉管中迸出,夹带着一道道血印的怒吼声,许久回荡在陈集的上空……

随机推荐:
电磁炉锅 多功能 一体 西部数据 黑盘 旅行包男 双肩包 男士机械表 正品 盘子创意 网红盘子 真丝长裙连衣裙大牌 格力空调遥控器 原装 通用型号 夏季跑步套装女 db9 垂感女高腰阔腿裤 xr手机壳ins 小茴香 飘窗垫 卧室 8荣耀 二手冰箱 家用 丅恤男短袖 翻领短袖polo衫 推子理发器 家用 年会晚礼服气质 注册工程师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